退出个人中心?

确定是否要退出

滑冰安全小贴士

发布时间:2023-01-05 10:44阅读次数:

冬季是适宜滑冰的季节,在体验畅快的滑冰运动时,一定不能忽视安全。滑冰溺水是冬季一大杀手,每年都有不少掉入冰窟溺亡的事故发生。如果想溜冰,就去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正规冰场,一定不要溜“野冰”。今天为大家整理了滑冰运动安全注意事项,希望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注意安全。


场所安全


在北方初冬、早春季节,由于冰面还未冻实或冰面已经开始融化,人在冰面行走、奔跑或滑行时冰面极易断裂而发生危险。如果选择在流动河道上结冰的冰面,由于河水水位会随着水量的大小发生变化,冰面下会形成2~3厘米的“真空”。岸边水草和冰混杂在一起,看似坚固的冰面其实隐藏着危险。再加上冬季冰面被积雪覆盖,则无从判断冰面情况。因此,首先应避免在不明水域和冰面进行群众性滑冰活动。

滑冰活动应遵守当地管理部门的规定,选择冰面开阔,冰冻均匀,无裂缝,且有安全标识及警戒线的场地,尽量避免在开放式无边界冰面活动。滑冰之前应先检查场地,看是否平滑,冰冻层均匀。可以通过观察外观来判断冰层的强度。一般情况下,通透的厚冰层承载力比较强,浑浊色和白色的冰层内部有很多杂质和空气,因此冰面较薄、承载力较弱。
装备安全



在滑冰之前,应先检查装备,检查冰刀刃部有没有严重磨损及破损,检查冰刀与鞋连接的是否牢固,鞋带是否绑实,固定的螺丝是否拧紧。穿冰鞋时,前两三个扣眼的鞋带可稍松,后面的鞋带要系紧,脚腕在鞋里不晃动为合适。


滑冰时应注意保暖,戴好帽子、手套,防止感冒和身体暴露的部位发生冻伤。不宜穿着太多,以免影响运动的灵活性。理想的服装应当有保暖防寒的同时,又能保证汗液的正常挥发。滑冰的时间不宜过长,在寒冷的环境里活动,身体的热量损失较大。
    

在休息时,应穿好防寒外衣,同时解开冰鞋鞋带,活动脚部,使血液流通,以防止生成冻疮。另外合适的帽子和手套也是必不可少的,它能使头部和手部保暖,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保护你。初学者应注意休息,避免人体疲劳后造成难以保持平衡,发生摔倒和踝关节损伤现象。


滑行安全



上冰前应掌握基本滑行技巧及滑停的方法。滑冰的时候身上不要带硬器,如钥匙、小刀、手机等,以免摔倒硌伤自己。如果冰面质量突然改变,应该立即减速。初学者最常见的问题是滑行中直立身体,引起重心不稳摔倒。因此在初学滑冰时应先学会在摔跤时做自我保护,当即将向前或向侧摔倒时,要主动屈膝下蹲,用双手撑地缓冲,减小摔倒的力量;当要向后摔倒时,也要主动屈膝下蹲,降低重心,尽量让臀部先坐下,并注意保护尾骨处,同时低头团身,避免头部向后仰磕地;摔倒时应尽量避免直臂单手撑地,这样很容易损伤手腕。


滑行时应逆时针滑行,不与人群对向滑行,不开阔的地方和人比较密集的地方,不要一味求快或者相互竞赛。摔倒后要立刻坐起,并慢慢爬起,防止和其他滑行的人撞击造成意外伤害。绝对不要躺在冰面上或者坐在冰面上很长时间,避免他人滑行时冰刀(特别是速滑刀)可能会戳到躯干和头部造成严重伤害,如果需要帮助,可以呼叫周围的人。


预防溺水



如果在野外滑冰时不慎掉入冰窟窿,不要惊慌,入水里后不要急着呼吸,身体的应激反应会让你紧张、想要大口呼吸,这种反应会在1-3分钟里渐渐消退,在失去意识前,你有15-45分钟的时间来脱险。细心观察四周破裂的冰面,找到冰面最厚且裂纹少的部位,身体靠近冰面最厚部位的边缘,双手伏在冰面上,双足打水,使下半身浮起,全身成一条直线,用手肘爬动,使全身逐渐离开水。离开冰窟窿后,不要立即站立,以防冰面承受重量过大而再次断裂,要卧在冰上滚动或爬至岸边再站立。如果你不会游泳的话,可以像骑自行车一样摆动双腿来帮助你上浮。浮到水面后抓住一切能利用的漂浮,然后尽快寻找冰层较厚,裂纹较少的位置爬上冰面。

最后祝大家滑冰愉快!


地址: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4号电话:010-88318803
协会公众号
协会微博
协会抖音号
Copyright © 2020 中国滑冰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9037912号-1